藏传早期造像鉴赏
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,此后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,经历了一千三百余年的漫长历史,经过了传入、吸收、融合、转型、成熟到衰落的不同发展阶段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,分别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造像风格,如吐蕃王朝时期有印度艺术、尼泊尔艺术、中亚艺术、于阗艺术和中原艺术以及西藏本土艺术等;两宋时期有克藏风格、帕藏风格和尼藏风格等;元朝时有藏西风格、藏中风格、藏东风格、北京风格等;明朝时有藏西风格、藏中风格、藏南风格、藏东风格等;清朝时有西藏风格、藏东风格、蒙古风格、内蒙古风格、北京风格等。
释迦牟尼佛

尼泊尔(过渡时期),11世纪,红铜镀金,高50.8厘米,布达拉宫藏
文殊菩萨

尼泊尔(过渡时期),10世纪,红铜镀金,高30.2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文殊菩萨

尼泊尔(过渡时期),10/11世纪,红铜镀金,高18.6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度母

尼泊尔(过渡时期),约11世纪,红铜镀金,高53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大吉祥度母

尼泊尔(过渡时期),约11世纪,红铜,有镀金残留,高51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释迦牟尼佛

尼泊尔(早期马拉时期),约13世纪,红铜镀金,高89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文殊菩萨

尼泊尔(早期马拉时期),约14世纪,红铜镀金,高101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带有库贝罗和马头金刚特征的阎魔

吐蕃时期,7/8世纪,红铜,有镀金痕迹,高40.5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死神阎魔

吐蕃时期,8/9世纪,红铜,有镀金痕迹,高21.5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马头金刚

吐蕃时期,7/8世纪,红铜,有镀金痕迹,高21.5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观音菩萨

却英多杰(1604-1674年),铸造,黄铜,高28.8厘米,布达拉宫藏
观音菩萨

却英多杰(1604-1674年),铸造,黄铜,高31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佛传

却英多杰(1604-1674年),雕刻,象牙,高24厘米,布达拉宫藏
佛传

却英多杰(1604-1674年),雕刻,象牙,高24厘米,罗布尔卡藏
释迦牟尼佛

西藏的尼泊尔风格,约11世纪,红铜,有镀金痕迹,高38.2厘米,布达拉宫藏
文殊菩萨

西藏的尼泊尔风格,约11世纪,红铜,有镀金痕迹,高24.2 厘米,布达拉宫藏
毗卢佛(大日如来)

西藏的尼泊尔风格,约11世纪,红铜,有镀金痕迹,高28.7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毗卢佛(大日如来)

西藏,波罗风格,约12世纪,红铜镀,高32厘米,布达拉宫藏
法王

西藏的尼泊尔风格,约11世纪,红铜,有镀金痕迹,高52.7厘米,布达拉宫藏
弥勒

西藏的尼泊尔风格,约11世纪,红铜,有镀金痕迹,高31.5厘米,布达拉宫藏
金刚手菩萨

西藏的尼泊尔风格,约12世纪,红铜镀金,高105厘米,色拉寺藏
观自在菩萨

西藏的尼泊尔风格,约12世纪,红铜镀金,高103厘米,色拉寺藏
释迦牟尼佛

西藏的红铜镀金传统,11世纪,红铜镀金,高57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弥勒

西藏的红铜镀金传统,11/12世纪,红铜镀金,高48.5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莲花手观音菩萨

西藏的红铜镀金传统,11世纪,红铜镀金,高50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莲花手观音菩萨

西藏,波罗风格,13世纪,黄铜,高57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莲花手观音菩萨

西藏,红铜镀金传统,11世纪,红铜镀金,高32.2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莲花手观音菩萨

西藏,红铜镀金传统,11/12世纪,红铜镀金,高68.5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释迦牟尼佛

西藏,红铜镀金传统,1350-1400年,红铜镀金,高60.5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释迦牟尼佛

西藏,带有缅甸影响作品,1350-1400年,红铜镀金,高51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大持金刚

西藏,红铜镀金传统,14/15世纪,红铜镀金,高27.5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胜乐金刚

西藏,红铜镀金传统,15世纪,红铜镀金,高23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金刚亥母

西藏,红铜镀金传统,15世纪,红铜镀金,高41.5 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除毒佛母

西藏,红铜镀金传统,15世纪,红铜镀金,高33厘米,拉萨大昭寺藏
释迦牟尼佛

西藏,波罗风格,12/13世纪,黄铜,高约25厘米
文殊菩萨

西藏,波罗风格,13/14世纪,黄铜,高24厘米,布达拉宫藏
- 上一篇:探秘洛桑原生艺术收藏馆
- 下一篇:玉雕造型“进化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