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:0371-567592990371-56759299/13703936877

 

行业动态

当前位置:河南金兰浮雕公司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 >

尤志光:因材施艺 彰显玉之灵秀

发布时间:2015-08-30 13:38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点击: 字号:

  尤志光,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,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协会沧浪分会名誉会长,擅长立雕、深浮雕等手法,他创作的人物、花鸟、动物刻画生动传神,其山子雕摆件独树一帜,以富于变化的层次叙述宏大的故事场景,又能巧妙地保持玉石本身的材质灵秀之美。
 
  作品《君临天下》获2012年子冈杯金奖;作品《守缘》获2013年子冈杯金奖;《福盘吉地》获2014年子冈杯金奖。
 
  艺术网:尤老师好。2015中国·(苏州)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即将于9月19日开幕。你今年的参展作品是哪一件呢?
 
  尤志光:今年的参展作品是《祥龙腾身》,是一件大面积保留皮色的深浮雕作品,这既是一块摆件,也算是一件手把件。一条龙显现于大海的漩涡当中,仿佛马上要一飞冲天,或者惊起滔天巨浪,画面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欲动之感,令观众屏息。
  艺术网:你的作品多见于手把件和摆件,题材很广泛,涉及山子雕、人物件、花草件、动物件,在众多雕件当中,你认为雕刻哪一种题材最有难度?
 
  尤志光:最有难度的当属“云”、“水”、“石”。云,变幻莫测;水,随形就势;石,古怪崚峋。这三样变化不定,造型没有固定的程式或者参照物,三者的美是抽象的,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我在作品中也常常挑战这三种元素,例如摆件《君临天下》,就是用青花料做的一件太湖石,石头上的孔洞都由自己想象,然后再镂刻出来的,以体现太湖石皱、漏、瘦、透”的特点。
 
  虽然三者造型各异,姿态万千,但是玉雕艺术家需要通过对外形的把握,传递给观众直观的感受。例如我远远观看到一条玉雕的溪流或者瀑布,虽然其造型是死的,不动的,但闭上眼睛,脑中能浮现出山溪流转、露珠飞溅的画面,耳边水声激荡。目前,我追求在玉雕上表现这种境界。
君临天下
福盘吉地
 
  艺术网:目前为止,哪一件作品最能体现这种艺术追求?
 
  尤志光: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《寿元无极》,这件作品是2008年开始创作的,从设计到制作前后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。综合了“云”、“水”、“石”、“人物”、“花草”等元素。
 
  艺术网:创作《寿元无极》有怎样的创作过程?请为我们讲解作品灵感的产生,设计思路,制作细节等。
 
  尤志光:好的。当年我得到一块天然大型的和田籽料,这块料非常棒,可谓难得一见,外形莹润洁白而且带桃黄皮色。从各个角度观察,觉得它像极了一个巨形的蟠桃,于是我考虑如何最大程度保留这件珍贵的玉石的材料,保持桃形原貌,做一件以桃为主体的作品。
 
  “桃”,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长寿的吉祥寓意,玉料本身的形状给了我灵感,我决定在“大形中营造小形”,把它做成一件“山子雕”,这样既可以保持大寿桃天然的观赏形态,又能通过山子雕来表现诗情画意,讲述神话传说。
 
  我选择了做“麻姑献寿”的传统题材,正面表现的是麻姑一行人去向西王母祝寿的画面。我首先用浮雕技法将背景雕刻为充满古风的世外仙境,天空祥云飘荡,云间有仙鹤翩跹起舞,蟠桃枝叶和灵芝生长于山石之间,大猴小猴结伴攀爬古藤,东张西望、生动可爱。山脚下水波荡漾,涛声不绝。作为画面的主角,麻姑雕琢成了眉目端详,姿态柔美的仙女形象,麻姑衣袂飘飘,手持仙杖,盈盈瑞气从仙杖上的葫芦中徐徐逸出。一名仙童侧立于一旁守护蟠桃,两者相视而笑,喜气洋洋。
 
  反面则延续正面的意境,主要景观仅为山间的一株蟠桃,蟠桃的意象除了呼应主题之外,还寓意吸纳天地正气,自强不息的生命力。作品上所有的元素都是围绕“祝寿”的主题而设计的。
寿元无极 正面
寿元无极 背面
 
  艺术网:《寿元无极》能反映您哪一方面的工艺造诣呢?
 
  尤志光:我属于年轻一辈的玉雕师,不敢谈“造诣”,但这件作品是近些年技艺的集大成。作品在设计上将玉石的皮色保留得恰到好处,没有产生浪费,作品在完工之后净重19.3公斤,和原料的重量相差不大,这是最令我欣慰的地方。
 
  另外,这件作品的层次感非常丰富,背景包括山石、云雾、海涛、古藤、水浪、灵芝等,一层叠一层,同时又看不出明显的层次区分,整个画面融为一体,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。至今我还没有创作出超越《寿元无极》的作品。
 
  艺术网:这件作品难以被自我超越的原因在哪里?
 
  尤志光:因为我难以寻觅到如此好的玉料了,没有一块玉料再适合表现如此宏观的神话场景。
 
  艺术网:你的山子雕和传统的山子雕有哪些区别?
 
  尤志光:我在追求作品的工艺性和文化内涵的同时,还在思考如何保护玉的灵性。我提倡所有的设计都应当依照玉料本身的材质来考虑,不能随意发挥。因为工匠拙劣的想法和手工,切开一百多公斤的大料,只做成小件是对玉料的戕害,是某种意义上的“犯罪”,白白浪费了一块玉的生命。
 
  我曾经看过不少传统的山子雕,雕刻的层次分的非常明确,假山一层,亭台楼阁一层,花草又是一层。这种作品在整体视觉上显得突兀,从细节上观看,玉料的每一层被雕琢得很薄,看上去十分“危险”,有一触碰即断裂的可能。而我的山子雕极力展现玉的温润感,即使采取立雕和镂空雕手法,我都试图将所有景物融合成一体,而非单独割裂,同时我在构图中也揉入国画“留白”的技巧,给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,如此不仅增强了距离感和层次感,又能保持玉料的自然属性,不违背山子雕件整体的圆润美。
吉庆有余
守缘
 
  艺术网:您认为自己的作品之所以蕴藏特殊的美感,其关键点在哪里?
 
  尤志光:关键在于“因材施艺”,玉雕师需要读懂每一块玉料的“美”和“不美”。在设计和创作之前,要先解决两个问题:第一,玉料的“毛病”、“不足”在哪里?古人说“玉不琢不成器”,琢玉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,所有加工都是围绕着去除或者遮掩瑕疵而开展的,艺术化地处理玉材的僵、裂纹、杂色,去其糟粕取其精华。假如能直接从山中采出一块“无暇美玉”,则根本无需添加任何人工雕琢,但这只是理想。
 
  第二,玉料特殊的美感在哪里?玉材有各种天然形状,也有很多种颜色,有的纯白、有的偏黄。我们需要根据玉料的特点进行改造,雕琢出与材质相应的题材。例如我用一块纯净洁白的玉去雕塑一个美女就很恰如其分,但用偏黄、或者漆黑的玉材去雕美女就显得不伦不类。
 
  艺术网:子冈杯作为一项鼓励创新的博览会,像你这样的年轻玉雕艺术家能从中收获哪些益处?
 
  尤志光:年轻的手工艺者不能闭门造车,所谓“闭门造车,出门不合辙”。我参加子冈杯有好几届了,子冈杯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玉雕艺术交流平台,目前还邀请外国玉雕艺术家参展,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,评奖也很客观。
 
  我认为评奖是一种激励,而博览会的意义在于思想和技艺的交流。每年一届的子冈杯,鞭策着玉雕师不断汲取灵感,不断思考,不断创作符合时代节拍的作品。通过作品的集体亮相,玉雕艺术家,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年轻玉雕师能够及时了解同行的想法,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艺术思潮,发现自身不足,相互学习借鉴并自我醒悟。
 
  艺术网:感谢尤老师接受此次采访。

 
好(106) 差(0)
分享到:0用手机看
QR 码

拍下二维码,信息随身看

试试用App扫一扫,
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。

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

  • 掌中浮雕引人入胜艺术章

    12-30

    一场汇聚三百余枚国内外章牌精品的“掌中浮雕——艺术章牌收藏展”,近日在天津文庙博物馆展出,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。...

  • 常见城市浮雕的分类介绍

    01-02

    常见城市浮雕图案的分类。关于城市浮雕图案的分类,美术界并无专门的说法,为明确概念的外延,这里我们作这样的分类:...

  • 以艺术凝固历史—《血肉

    09-04

  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由广东省艺术摄影学会、广东省木棉联谊会、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、广州美术学院协同主办的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...

  • 郑州法院浮雕墙设计中常

    01-31

    獬豸(读xiè zhì),獬豸——是神兽也是图腾,獬豸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的象征。獬豸,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,它似羊非羊,似鹿非鹿,头上长着一只角,故又俗称独角兽。...

相关评论Feedback

 

此页对你是否有帮助?

你的反馈有助于完善此网站。

有帮助 有一定帮助 没有帮助